可能很多家长都听说过孤独症,但大部分的家长对阿斯伯格综合症都很陌生。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、局限的兴趣和重复、刻板的活动方式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,一般被定义为“没有智能障碍的孤独症”。
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发病率要比孤独症高,大约每一万名小孩里就有7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。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新生儿的发病率是0.7%、婴幼儿期是1%―1.2%,相比之下婴幼儿时期的患病率更高,所以这类病征并非全是先天导致。
根据研究,如牛顿、爱因斯坦等都有可能患有此病。因为“天才病”这一称呼,不少家长对孩子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都不以为意甚至有些小期待。那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否真的拥有天才基因呢?
不可否认的,纵观过去确实有不少名人患有这类病症,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阿斯伯格综合征就是所谓的是天才病,实际上,大部分患者的智商都处于正常范畴。当然和多动相比,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的智商分布要更极端一些,即智商偏高或偏低的比例更高,当然所谓的比例偏高也只是相较而言,实际上也仅仅只有少数人存在这类极端情况。
阿斯伯格综合征作为孤独症的一种,在临床表现上也大多与“孤独”挂钩,交往障碍,感情上的缺失,语言单调等都是病征伴随表现。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纠正,目前是还没有特效药,这种病一般3岁就开始出现,5岁时症状明显,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,并进行专业的训练,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,社交能力,虽然还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。那对于家长来说要如何教育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呢?
1. “大棒”政策
大棒政策顾名思义,家长有时候需要通过一些高压手段来教育孩子,当然具体的还是要看情况来实施,在孩子的行为和社会行为规范严重冲突的情况下,家长要拿出家长的威严严厉制止,严肃批评,让孩子明确有些事情不能做,态度坚决不要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。
2. “胡萝卜”政策
胡萝卜政策是一个循序渐进引导的过程,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渐渐从社交困境中解放,不断教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,慢慢朝着好的方向转变。可以让孩子在游戏团体中获得体验,学会和人交流沟通的能力,缓解孩子的社交障碍,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。
3. “怀柔”政策
很多阿斯伯格患儿经常上课不专心,见人不会打招呼,坐没坐相,站没站相,说了很多次都得不到改善,反而越加叛逆。
对于阿斯伯格患儿而言,教育不是一定要让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人,也许对普通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事对他们来说未必如此,因此适当放下“望子成龙”的高要求,让孩子在一个相对愉快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会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