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看我!”
这句话作为家长的您,一定很熟悉;或者您是不是也常常叫孩子的名字,想要吸引他的注意,让孩子看向你?
有一位妈妈在演讲的时候,说了这样一句话:
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家长们总是在寻求眼神的对视,因为这看起来是和孩子“沟通交流”最快速的途径——既不需要孩子学会开口说话,也不需要孩子学会使用卡片来表达。
就像这位妈妈说的,当她发现孩子是自闭症的时候,她不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;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;也不知道他想要什么;观察孩子的眼神,是唯一的路径。但孩子并不总是和妈妈对视,所以这条路也断了。
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所以她一直想要训练孩子的眼神。
“在那一刻,我能感觉到他的生命力。”所以有时候,我们会陷入一种执念:我一定要让孩子能看我!所以我们一直想要让孩子练习对视。和人对视,对自闭症群体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?这里有一些他们的真实感受:
看了这些家长可能要疑惑,难道不要进行对视训练了吗?
其实我们想要训练孩子的眼神对视,很多时候是想引起孩子的注意,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身上。增加对视是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唯一方法吗?今天这篇文章,会给你一些启发。
看着我的眼睛
以前我们一直强调用塑造的方法来锻炼自闭症儿童的眼神,把训练眼神接触当成重点。
老师通常发出简单的指令:“看着我”,如果孩子没有看过来,老师就把强化物放在跟眼睛平行的地方, 如果孩子还是不看,就把他的头转过来,朝向自己;有时为了“捕捉”孩子宝贵的眼神,老师甚至用手挡住孩子两侧的视线,避免其他干扰因素。
家长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引导孩子看自己或別人的眼睛,比如不断给予提示:“看着我…看着我的眼睛…我的眼睛在哪儿?” 然后拿起孩子的手,使劲指自己的眼睛。
这些方法从没有真正有效。为什么?
眼神接触不能强求,也很难辅助。即便你把孩子的身体搬到朝着你的方向,也并不能保障他能跟你有眼神接触。
相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不断听到 “看着我”,久而久之 “眼神接触” 和"不喜欢的任务"会建立起联系,为了逃避不喜欢的任务,孩子就更不喜欢看着我们了。
眼神的意义
与别人保持持续的眼神接触到底有多大意义?
除了礼貌的因素,我们看着别人的眼睛更多是希望,通过接收别人的眼睛发出的社交信号,解读他们的意思。別人是否注意到自己?是否看着同一件物品并有相同感受?
自闭症孩子对 “物” 感兴趣,尤其是吸引他的事物;比如转动的风扇和汽车轮子,但是对 “人” 的兴趣则低很多;他们大部分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和情感,所以主动跟别人有眼神接触的动因会比较低。
另外自闭症孩子一般很难明白抽象的非语言沟通,眼神交流这种细微又高速的信息沟通方式让他们感到焦虑。
不教对视我们教什么?
缺什么补什么,缺眼神就补眼神?没有这么简单。
我们不建议把“看着我的眼睛”当做一种独立的技能来教。试想一下,如果我们盯着别人的眼睛看10秒钟,哪怕是5秒钟,会是怎样一个情景?
当我们花很多时间教眼神接触的时候,才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大量的持续眼神接触。即使在谈话中,也是说话的人看着你,然后看别人,然后再回来看着你。
所以教孩子一直盯着我们的眼睛看,不仅不是很有效,而且教错了技巧。看着别人的眼睛是表面行为,核心问题还是注意力;注意别人说什么,注意别人的眼神和表情是什么意思。
所以,注意力比眼神重要。
注意力如何干预?
以下是几种教注意力的小游戏:
1. 找字母——从一堆摆放杂乱的字母中找出我指定的一个字母,比如拼写他自己的名字。
2. 找不同
3. 玩拼图
4. 舒尔特方格法——图表上任意排列1-25一共25个数字,让孩子按数字顺序念出来。
5. 接龙——我说1、2、3,要求孩子说4、5、6,我再说7、8、9;也可以换成我说A、B,他说C、D… 或是一起唱儿歌:“一闪一闪亮晶晶,满天都是___” 让他歌词填空。
6. 运动——很多自闭症孩子有感统失调的问题,运动是很好的帮助孩子改善的方法。日常经常带孩子骑车和游泳。一段时间以后,发现他的协调能力和专注能力都有所改善。